1966英国7.5分惊悚科幻《华氏451度》BD1080p.中英双字


华氏451度海报

华氏451度剧情介绍

特吕弗的第一部彩色片,也是其作品中最富社會及政治意識的一部。在未來世界裡,書籍一概被禁止,讀書便是犯罪,所有書籍都要交出焚毀。消防員的任務不是滅火救人,而是焚書和捕捉讀書人。於是有一些愛書者,把書背熟,希望日後可以流傳,這些人稱為「書人」。男主角本是一個忠心的消防員,焚書是他的職責。有次認識了一個女孩,受到她的影響,漸漸改變了人生觀,發現了書本中原來充滿了靈性的世界。經過這種溫馨親切的心靈生活,使她不能再忍受冷酷無情的機械社會。最後,他偷閱書本的背叛行為被妻子告發,他與情人設法逃往另一個符合他們理想的美麗世界,在那裡有書籍的存在,重複人類真正的生活。 改編自美國作家雷·布烈伯里的科幻小說。(電影雙周刊)」

华氏451度下载地址一

防止迅雷屏蔽磁力链,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华氏451度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华氏451度豆瓣热评

  • 康报虹2018-05-24 16:25:39

    戈达尔的《阿尔法城》上映后,时隔仅一年,特吕弗也用一部反乌托邦电影开始了自己的彩色电影历程。如果说戈达尔只是用科幻的外壳引出语言的重要性,特吕弗则实实在在的描绘了那个“焚烧”语言的社会。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与思想的固化,无论是2018版还是本片都没能突破原著的格局。

  • 青衿2008-10-05 11:36:58

    讲述人们被禁止读书,消防员专事焚书的年代,故事值得了解。结尾的book people部分感人,而特吕弗居然能把如此宏大的题材拍得如此之小家子气象而带着法式浪漫,也不知该佩服还是批评。

  • 安短2019-03-29 14:51:21

    原作的绝望、黑暗、压抑在这里统统被弱化,呈现出一个诡异的城市和浪漫的bookman社区,尤其是后者在原作中几乎是以一种信道群体的方式呈现的,宗教的神秘气息在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精神上的理想国,那个雪地里操着不同语言的人在背诵不同文字的书籍的场景,真像是某个晨读的清晨,充满希望。(其实这个故事可以有个续集,书籍禁令消失后,bookman以知识组织起新的知识信仰,长时间的背诵习惯使得他们停止思考专注传承,形成新的思维禁锢……)

  • 巧克力可丽饼2019-05-12 21:42:45

    一个无聊的套路故事(一个烧书的消防员遇到一个爱书的姑娘,姑娘的几个提问引发了他对书籍的好奇,于是他开始藏书,他被妻子举报后逃到了一群爱书背书的人的群落里),未来感非常弱,看了电影后与之前光看了剧情简介时的感觉一样,还是那个时代的电影特色:只有背景音乐出彩。其实觉得被烧死的消防队长挺通透的(他显然看过很多书),人们即使能看到很多有思想的书,那又有什么用呢,还是改变不了世界,徒增烦恼而已。

  • Woodring2015-11-09 01:01:19

    意外得还算在好好讲故事,就还挺好看的~各种五毛钱特效很是欢乐,私货吐槽满地,结局book men部分也挺动人的~以及,本来以为法国新浪潮应该全灭的,这么看来,说不定,莫非,其实,是能对上特吕弗电波的。。。

  • 十一伏特2022-02-05 21:57:13

    特吕弗的第一部彩色片,居然是英语片,还是软科幻片。焚书坑儒这种事对我们是2000多年前的秦朝已有的传统。电影设定更极端化,读书会使人产生不平等,索性禁止所有阅读,让民众沉溺于”奶头乐“娱乐节目就足够了。电影开头的演职人员表是用旁白说的,从形式上呼应”禁止文字阅读“的设定。 和1984稍有相似之处,一线执法者长期接触禁止品,最容易被禁止品吸引发生转变。男主角家里的壁挂平板电视,和21世纪当今的显示效果几乎相同,足足领先了三十多年。

  • 侯二六2009-03-07 12:30:39

    比原作好看很多,我很受不了原作的反現代電器。

  • a little mark2014-11-28 13:58:31

    我最爱的科幻小说被改编地面目全非,看得我好心塞,尤其是结尾简直令人发指。。。色彩和构图很美,总体风格向希区柯克靠近(尤其Vertigo),配乐还是bernard herrmann, 不过从剧情本身而言,改编地很失败。

  • Wednesday2015-01-16 00:30:22

    总觉得有些地方勉强,但跟小说比还是电影好。镜头对准书,让那些代表文明的书醒目地展现,比空讲道理好。另外特吕弗加重了两个女性角色,让女孩有始有终,也给了妻子一些同情,但同时这也另一方面削弱了男主角的力量。其实原著最重要的也只是卖个概念而已。

  • 冰红深蓝2016-02-19 15:20:07

    特吕弗首部彩色片,反乌托邦科幻。1.苦大仇深的宏大叙事拍成了优雅清新的小家碧玉,同戈达尔[阿尔法城]差距不小。2.焚书殉道场景和片头的多个单色滤镜快推蒙太奇很赞。3.给达利画册的特写时间长得犯规,基本翻个遍。4.所有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说同样一件事,只有我才是对的,其他人全是错的。(8.0/10)

  • ofelia112015-06-01 20:11:53

    虽然许多人对这部片子评价不高,特吕弗自个也如此看待,但我觉得带点未来科幻味道的感觉,在1966年看来还是很酷的

  • 格瓦拉2010-10-22 16:36:03

    从基督教烧死女巫等异己到宗教裁判所烧死哥白尼,再到一九八四,也包括这个华氏451,都是当局对意见对知识对自由对理性的恐惧,当然事物有其两面性,但是对资源的独占是危险的潜流,是把独占者本身推向深渊的警示,从电影本身来讲同奥威尔的小说一样都是遵循堡垒从内部攻克的方式叙事,体制内先反

  • 女魔头2010-06-15 12:06:45

    如果可以像这部片子一样,多一点跟超能,外太空无关的科幻片就好了。

  • 小月2018-07-29 21:42:39

    无法想象没有书籍,统一思想的世界是多么无聊与贫瘠,没有精神食粮的人类将多么空虚寂寞。结尾人们对书籍的背诵和传承令人鼓舞,能被销毁的是书籍本身,而存在头脑中则被更好的铭记。其实那个被烧死的老消防队长不是对每本书讲什么都了然于胸吗?这不是代表他都读过?故事和1984有相似之处。

  • 蘇小北2012-02-06 23:55:28

    糅合了一九八四和過於喧囂的孤獨的反烏托邦,博爾赫斯曾經敘述一個燒毀女兒書籍的母親這樣說:“我們是普通百姓,我們不需要書。”一個拒絕思考和想像的群類無疑是平庸且可悲的,而一個拒絕讓民眾思考的政權則必然是極權和專制的。意識形態的統一要求思想的和合,自上而下的尚同與規訓,個體的機械化。

  • 望月封道2015-09-06 17:36:24

    改编差得不忍直视……精神上的压抑和憋闷被转换成了心理上的躁动和神经质。Fabian精妙的反智主义演说完全被删除,代之以无数机械的废镜头。整部电影呈现的不是文明的崩塌,而只是一个奇怪的疯人院。

  • boks2009-03-07 01:24:24

    政治寓言,firemen's work is burning books

  • 米粒2014-04-03 12:04:39

    特吕弗的。。彩色。。科幻。。英语片。。。其实我觉得这故事不错,概念还行,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拍得笑点频频的,大概是因为没钱吧。。男主看了老半天才想起来是祖与占里面的,而且我真的好喜欢朱莉克里斯蒂!

  • 黄小米2011-11-04 20:19:29

    虽然是好看但安排在他偶像的the man who knows too much之后就有点不大好看。

  • --2014-03-31 23:39:15

    片中焚烧的书大部分是特吕弗的最爱...还烧了本特吕弗写的书封面是筋疲力尽。祖哥和特吕弗全拧巴了互相讨厌对方,拍摄的最后两个星期俩人一句话没说过...祖哥还故意理发制造bug...贝尔蒙多曾被考虑出演此片,但由于英语国家观众不熟悉没能出演。

  • 大黑骡子2014-03-10 20:55:41

    看到那个老太太被烧书的火光吞噬,真是触目惊心。

  • lock2005-07-03 05:40:58

    (長片#05) 2004/09/17_19:30 BC Cinematheque 很好看的科幻片。瀰漫英國氣味。對文學的愛。巴爾扎克。電影筆記。男角是祖抑或占呢。後來才知道原來女演員一人分飾兩角。意料之外的動人。

  • Jessy.Sedgwick2011-09-08 20:54:32

    制片是英国?特吕弗脑海里的世界不一定吸引观众,但那一定是个缤纷奇异的地方。

  • 日灼2016-05-20 13:47:33

    前半段手法比新浪潮时期的几部还花哨,如果能贯穿全片并把人物抽离出来肯定会更好看,可惜角色塑造太表面,政治寓言太直白肤浅,同戈达尔的《阿尔法城》相比真是差了不少。

  • Q·ian·Sivan2018-12-15 06:41:02

    「Fahrenheit 451 is the temperature at wihch book paper catches fire and starts to burn.」「We're a minority of undersirables crying out in the wilderness. But it won't always be so. One day we shall be called on, one by one, to recite what we've learned. And then books will be printed again. And when the next age of darkness comes those who come after us will do again as we have done.」

  • 小斑2014-12-01 05:09:09

    怎么也想不到这本小说和Truffaut生出来的会是这样「中性」的结晶,哈。荒谬、控诉、批判、反思……都出不来。不是导演没这个想法,拍烧书还是拍得很有感情的,但其他地方就是有心使不上力。顶多算是「拍完」了而已。不是自己写的本子就暴露出画面想像力和执行力上的短板吧。这离《最后的地铁》还远。

  • 悟空不睡觉2014-03-26 23:24:43

    我很少看科幻类的电影,这次是为了英语课的作业而看的,没想到这么好看。真心强烈推荐给大家。里面太多的细节太有意思,是难得让人看了每一个细节都忍不住琢磨起内在含义的。

  • 弑欲墨染2022-05-18 18:32:13

    死是生的伊始,亦是生的终结。我羡慕死亡。因为它能使一切都消弭。无限的创造,改变一切,并不能改变人必有一死的最终结局,而死亡,它如夏日夜景下,轻震翅膀翩飞的蝴蝶,优雅而端庄,在夜色的掩盖下,璀璨星光穿透它的翅膀,折射出迷人的光辉——死亡特有的光辉。

  • RS2018-05-02 00:17:26

    不能接受从一个乌托邦奔向另一个乌托邦。后一种生活依然反智

  • Jacques2021-04-08 23:26:09

    虽然片子的逻辑漏洞大到能走火车,虽然这个反乌托邦社会完全没有通过影像和布景建立起真实感,也就是缺乏厚实的潜文本,更像是依赖读者自行脑补的一本小说,以今天的评价标准是不及格的。但在音乐节奏的引导下,凭借诡异的气氛和精妙的核心设定,我依然获得了极大愉悦,尤其是半夜看的前半部。fireman不是消防员而是烧书人,或许我就应该改名叫Montag蒙塔格!

  • vivi2018-05-24 08:25:43

    3.5 特吕弗好像无论什么题材都能拍出爱情来。Oskar Werner的眼神跟Michael B. Jordan相比、时时刻刻充满着柔情蜜意。比较意外的还有小男孩Mark Lester像是走错片场穿越过来的(然而两小无猜明明是5年之后的事呀!)。

  • maverick2013-12-08 15:11:26

    法国新浪潮导演,美国科幻作家小说,然后英国出品电影?

  • 肆食二2022-05-10 20:50:33

    2018版看了,短篇小说也看了,再看这一部,还是难以达到理想分数。脑海中蹦出来的一个词是:幼儿反乌托邦。不是不可以描述“焚书”的反乌托邦社会,但要逻辑自洽,什么原因导致社会变成这样?是否有其它途径保存书。在2018版我评论为什么不用u盘,现在依然如此认为。故事用人来记书也是表达书本这个载体没了,但书的内容没消失,但显然思维局限了,承载书内容的不止纸质书。结尾一群人每一个都记一本书,虽浪漫却愚蠢。每个人变成了背书机器,那书真正的精华就没了,你不如开动脑筋想想其他记录书籍的方法,说不定就点开了新的科技树。

  • 冰山李2009-05-20 08:50:17

    缺少深度。不过Julie Christie配短发造型真是尤物啊

  • 栗鼠2021-05-21 10:56:43

    特吕弗真是个含在嘴里会化掉的天才!我想想我可以当什么(沉思)我大概可以当《彷徨》、《人间椅子》、《春琴抄》和《河童》,但我最擅长的还是当各种(哔!)漫画......

  • 空谷幽兰徐小宝2010-03-27 20:50:33

    题材很好,只是稍微沉闷了点,如果不是康永推荐,我应该不会看的

  • 布鲁斯2008-12-19 07:08:06

    按说这不是特吕弗最好的电影,却是我最喜欢的特氏电影。

  • 撒拖2013-12-13 21:12:39

    读书时就觉得这本属于不可改编的电影,看完果然很失望。它的情节点少冲突又不够剧烈,改编要大幅动刀才能表达书中精神,结果电影偏偏中规中矩照搬原著。很好奇的是为何现在无人翻拍。

  • Mr.Graceless2016-07-22 20:21:36

    既不“特吕弗”也不像“1984”流的政治寓言,想不通这两者结合的可行性。

  • 2021-02-27 20:33:34

    三星半,原著中蒙塔格玄冥指引一般和克拉丽丝的相遇、蒙塔格给领居太太们读诗时如新生绽放的情绪激荡、逃亡过程中的意识和环境相互交缠这几慕最为精彩的段落被拍成欧洲情节剧,只有结尾众人背书的场景体现了原著中没有的独创性,但也不能全赖特吕弗,在那个年代的技术条件下已经算完成的不错了(当然,比不过戈达尔的《阿尔法城》),现在的话如果维伦纽瓦出手再改编下肯定牛逼。

  • 听见流星的声音2021-01-26 23:08:40

    本片根據美國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來自於西方的“焚書坑儒”的故事。本片是特呂弗第一部彩色電影,也是他第一部英文片,在營造社會壓抑氛圍頗有效果,是他最具政治意識的一部諷刺電影,可惜手法缺乏漸進的鋪墊,概念上的薄弱也使得許多諷刺觀點缺乏應有的力度。

  • 爱多一点2021-08-05 00:41:45

    华氏451就是可以让纸张燃烧的温度.电影显然是虚构的一个社会.这个社会里的消防局不是灭火的,而是烧书的.也就是这个社会不允许书籍存在.问什么呢?为了让所有的人们统一思想,不胡思乱想.只要思想统一了,于是就人人快乐了.因为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只有电视.而电视里播放的永远都是伟光正的消息.所以,人人都很快乐....这样的社会不是很好吗???电影里借用消防局长的话说出来了.所有书本后面都有一个人,每个人写书的人,都认为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特别是哲学书,呵呵呵,这应该算是导演的讽刺吧...不过,最后,那些书人的存在,不晓得是是不是为了暗示读书的种子是不会灭绝的,或者说,不同的思想是不可能灭绝的??电影年代久远了,拍摄手法有点落后哈.最后,空中飞翔的4个人还是让人有点意外哈...

  • ピラミッド2016-01-25 14:41:24

    為了换取「和谐社会」你愿付出多大牺牲代价?知识?自由?良知?人性?虽然看来相反,但《华氏451度》反智社会离我们不远─你手中的遥控器正是答案…

  • 浮世鸿云2021-01-12 19:58:24

    两千年前秦始皇做过的事,没想到两千年后被美国人写成科幻小说。就题材的意义来讲,跟《1984》不相上下,同为政体控制民众的极端手段。特吕弗的首部彩色片,悬浮列车、宽银幕电视,空中飞人,如今看来都已是现实。7

  • brennteiskalt2021-06-30 18:02:33

    《华氏451》里没有任何一个情节是真正关乎书籍的,尽管它无时无刻不在作出爱书珍视书的姿态。影片的唯一矛盾点是在直接压迫进步人士的神经,毕竟远到秦始皇近到纳粹,焚书一事总是许多人最惊悚的梦靥。但这背后没有考虑到的是,书籍本身仅仅是文化记忆的载体,重点之事在于什么样的书得以出版,而又有什么书会葬身火堆。影片如此假道学地做出书籍拯救者的姿态,是落入了五六十年代对新媒体怀疑主义的窠臼。于是影片里唯一可看的是特吕弗的美学,影片的科幻布景简直是上承查克琼斯下启星球大战啊。

  • обломов2018-07-21 21:46:52

    大概能体会出表达的意思,但是碍于年代和技术,格局小了点

  • 陈哈2019-08-18 09:27:34

    这是一部科幻片,消防队员所做的工作不再是灭火,而是烧书。接到报警,举报,消防队出动,到“犯罪分子”家把书搜出来,当众焚烧,不管是哲学,艺术,小说,还是什么,一律禁止阅读。此片拍于1966年,当时,那什么革开始了。要巧不巧,如今看这片的时候,电影里的事又在发生。

  • 一脸横肉张小晒2016-04-24 14:07:34

    有趣直白的讽刺,最后脑洞也颇大,从一个乌托邦再到另一个乌托邦;特吕弗本身就是一个会玩创意的导演,探讨阅读文字的意义和画面的意义是完全两个概念,主动与被动的接受事物或成为某种人这是一种本质上的区分。

  • xīn2012-11-11 16:53:42

    fireman和bookman的对峙,恰是对文化命运的最好拟人,这种巧妙的两极设置也是科幻最具形式魅力的特质之一。在相当简单的两三个场景中,展现出了原著的氛围,最后大雪中来来往往的“书人”背诵各自的书是极为动人的象征。烧书的一些镜头也相当有穿透力。整体略显简单,社会环境展现的很少。

  • Jerry2021-08-23 08:56:16

    《华氏451度》是特吕弗的第一部彩色片,也是第一部英语片。华氏451度是纸张的燃点,在这个世界中,书籍被严格禁止,阅读即是犯罪,消防员的工作任务从灭火变成了放火,他们异化成了思想警察,焚书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影片是一部反乌托邦色彩的科幻电影,充满着批判的政治意识与尖锐的内省自觉。书籍是思想的火花,焚烧纸张依然无法灭绝文明的火种。男主角最后成为了bookman,既是意识的觉醒,也是文明的胜利。在新世界里,书籍存留在了无法被焚烧的脑海中,文明拥有赓续不断的生猛力量。

  • 流星ヘブン2013-12-01 07:31:43

    音乐和有些镜头真是太诡异了,不过很喜欢有几个镜头的转化。最后十分钟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但是却进入了另一种乌托邦。

  • JoshuaLi2014-04-12 20:56:52

    7.5 特吕弗的这一部倒真不是新浪潮了;《一九八四》风格的反乌托邦科幻片,压抑沉闷;很明显电视一直被视为最有效的洗脑工具,所以我仍然不明白那些整天看电视节目的人脑子是怎么了。

  • 我是小狗2019-08-02 07:47:31

    You are not living you are just killing time。 1966年的片子,1966年的确有一群人在焚书,电影里的不可思议与电影外的实实在在发生,愈见特吕弗的伟大。

  • 孔府小鱼2022-06-15 21:56:53

    古早科幻必有的僵化表演,但反乌托邦的内容经久不衰,如果没有书籍,那么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籍。

  • 皮皮一号2022-03-26 09:41:29

    有点失望,原作里印象最深的关于书的论辩、书人,都一笔带过,还把第一章就挂了的配角克拉丽丝改成男主的情人甚至半个女主了。。。